(一)项目来源
近年来我国农业结构不断优化,粮食生产连年丰收,有力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,但是部分地区由于经济利益等因素驱动出现耕地“非农化”“非粮化”倾向。针对于此,国务院办公厅于2020年9月印发《关于坚决制止耕地“非农化”行为的通知》明确提出:严禁违规占用耕地绿化造林、严禁超标准建设绿色通道、严禁违规占用耕地挖湖造景、严禁占用永久基本农田扩大自然保护地、严禁违规占用耕地从事非农建设、严禁违法违规批地用地等6种耕地“非农化”行为。2020年11月印发《关于防止耕地“非粮化”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》强调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发展粮食生产,保障稻谷、小麦、玉米三大谷物的种植面积。一般耕地应主要用于粮食、油、糖、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。农业农村部、自然资源部要综合运用卫星遥感等现代信息技术,每半年开展一次全国耕地种粮情况监测评价。“非粮化”更加严格的细化了粮食种植的政策,特指小麦、水稻和玉米这三大主粮以外的种植,也就是说土地在确保这几大主粮的种植面积后。才能种植棉花、大豆、花生或其它杂粮和经济作物,不可以用来种树、挖塘、建厂房、养殖设施等非粮食作物。
2023年一号文件指示:保障18亿亩耕地红线,1.3万亿斤粮食丰收,进一步强调了端牢中国人的粮食饭碗和保护永久农田的重要性,建设土地非农化、非粮化监测平台,利用卫星遥感、无人机测绘、外业核查、多光谱技术,通过核心算法处理数据,实现“非农化、非粮化”动态监测监管。
(二)服务范围
通过利用卫星遥感+多光谱技术,根据不同物体、不同的作物或作物的不同生长阶段具有不同光谱特征的特点,并基于不同波段光谱反射率差异,将各项波段组合、纹理特征辅助,达到作物种类时间、空间分布的自动化分类统计,并辅以人工判读调整和外业核查等手段,进而实现土地的“非农化、非粮化”监测,助力保障粮食和耕地安全。